事业编考试时政每周精华热点总结:“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
2012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强调,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经济增长的科学内涵,对于我们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增长的水分主要包括两种,第一种是统计数据里的水分,这是显性的,相对容易克服的。第二种是经济增长质量上、效益上和生态影响上的水分,这是隐性的、危害更大的水分。我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在当前总量基数增大、比较优势边际递减、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情况下,有水分的增长已经难以为继,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长方式难以持续,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到了非转不可的时候。我们必须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彻底摒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走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之路。
实现没有水分的增长,就是要实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通过重复建设来追求,不能以滥用资源来换取。要通过不断创新,提高经济增长的“含金量”,通过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实现没有水分的增长,就是要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经济质量效益的重要指标。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要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提高产业整体素质。
实现没有水分的增长,就是要完善机制。要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杜绝官员的浮夸风,严格追究造假者的责任,为真正实现没有水分的增长提供正确导向和制度支撑。要完善考核机制、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考核评价政绩的主要指标,不能搞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要将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生态效益等情况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