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考试时政每周热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法治体系,一般指由立法体系、执法体系、司法体系、守法体系、法律监督体系等构成的法治运转机制和运转环节的全部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指由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以及党内法规体系构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整个法治运转系统。其中的一个重要特色,是把党内法规体系包含在了法治体系之内。
法治体系的第一位内容,是法律规范体系。全面依法治国的任务,首先是建设和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制定了宪法和一批法律。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发展,法治建设受到影响,很多基本的法律长期阙如。改革开放后,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立法活动,法治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97年9月,十五大明确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经过不懈努力,这一目标如期实现。从改革开放开始,到2018年8月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通过宪法1部及5个修正案,制定修改法律586件次,通过法律解释25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254件次,共计871件次。从而使我国现行有效法律达到267件,行政法规756件,地方性法规12000多件,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十三届全国人大的5年里,又通过宪法修正案,制定法律47件,修改法律111件次,作出法律解释、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决议53件。
中色社公义法律体系、次来、法是法是十行法规是里成,方法规义重要组成部分。从法律涉及的领域和门类来说,包括宪法及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法诉与非诉讼程序法7大部门。
这些法律部门确立的法律制度,涵盖了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把国家各项工作、社会各个方面纳入了法治化轨道,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础上,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概念。
法律体系是法治体系的前提和基础。而法治体系不仅包括法律体系,还包括法律文本之外的实施、监督、保障等非文本体系。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部署,法治体系包括: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以及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五大体系”共同构筑起法治体系的大 “骨架”。
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虽然仅一字之差,但其范围大大扩大,系统更加完备,要求更加全面。从基本无法可依,到逐步有法可依;从建立法律体系,到建设法治体系,这样的发展轨迹,从一个重方面仄了改开以来中国法治建设的要程,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度国每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注依法的依法治国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总抓手来谋划和推进。
二十大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加快建设法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