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大湾区大学(筹)100+教研岗位邀您一起粤见未来
事业编招聘网(sybzp.cn)3月14日发布全国事业单位招聘信息汇总,百万英才汇南粤 一方星辉耀湾大——大湾区大学(筹)诚邀海内外英才
春风拂岭南 英才汇南粤
今年2月5日,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对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作出部署,明确广东将以“粤聚英才、粤见未来”为主题,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人才来粤就业创业。这一计划旨在充分激活政策效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携手港澳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通过汇聚各领域人才,全面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基座、人才底座,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依靠人才红利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是广东面向未来、面向全球发出的“招贤令”,彰显了广东对人才的敬重和渴望。
潮涌展宏图 万象启新篇
大湾区大学(Great Bay University)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东莞市政府投入保障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以理工为主、精理强工,致力于办成一所“国际水准、开放包容、湾区特色”,能引领未来科技发展、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学校以“基础扎实、视野开阔、知行合一、融会贯通”为目标追求,聚焦物质科学、先进工程、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技术、理学、金融管理等6个领域,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全球视野,具备家国情怀和终身学习能力,具备解决复杂问题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从电子信息到家电制造,从汽车生产到装备制造……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为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科研创新成果在广东落地生根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也为加盟湾大的全球优秀人才在此大展宏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东西南北中 发展到广东
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教育要进一步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起点,大湾区大学(筹)积极响应“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面向海内外顶尖学者与青年英才开放超百个教学科研岗位。这里有国际一流的薪酬待遇、有机遇无限的产业平台、有诚意满满的政策支持、有温暖如家的服务保障、有绽放才华的人生舞台,热忱欢迎全球英才俊杰加盟湾大,在南粤大地共创未来!
招聘领域
l 物质科学学院: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物质科学领域,特别关注交叉学科的研究与应用。
l 理学院:数学、物理学、化学。
l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l 先进工程学院:先进工程各领域及交叉工程技术。
招聘岗位
l 海外优青
大湾区大学(筹)诚邀全球英才申报2025海外优青
l 博新计划
草长莺飞季 博新正当时 | 大湾区大学(筹) 诚邀申报2025博新计划
l 教研序列
教研人员招聘公告
l 博士后及特任研究员岗位
博士后及特任研究员岗位招聘
联系方式
l 各学院
n 物质科学学院,刘老师,sps@gbu.edu.cn
n 理学院,李老师,sciences@gbu.edu.cn
n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刘老师,scit@gbu.edu.cn
n 先进工程学院,马老师,eng@gbu.edu.cn
l 人力资源部
联系人:黄老师
邮 箱:hr@gbu.edu.cn
学校简介
l校园建设
大湾区大学按“一校两区”规划建设。松山湖校区位于松山湖科学城,校舍总面积约24.77万平方米,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教学、科研、生活功能齐全。滨海湾校区位于滨海湾威远岛,规划建设约75万平方米,正在分期建设中。
l科研平台
学校依托世界级大科学装置、世界级产业集群和新型研发机构集聚等资源优势,已建立一批省市级重点实验室。
w 广东省动力系统与神经系统交叉研究重点实验室
w 先进材料与大科学装置前沿交叉重点实验室
w 东莞市数据科学与智能医学重点实验室
w 东莞市微纳光场调控与感知重点实验室
w 东莞市先进材料人工智能设计重点实验室
w 东莞市量子黑洞与量子纠错重点实验室
w 东莞市智能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w 东莞市智能装备与智慧工业重点实验室
w 东莞市光热辐射物理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l人才培养
学校已与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等知名高校联合培养博、硕士研究生200余人。2025年继续与各合作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并同步推进与湾区其他高水平大学合作拓展博士联合培养范围,计划联合培养博、硕士研究生180人以上。
l师资队伍
n 汇聚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发达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外知名大学终身教授等
n 60+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n 15人入选2024年国家海外人才计划
n 100%博士学位
n 53%海外博士
n 85%有海内外知名高校机构正式教学科研经历
n 2024年经国家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俄罗斯科学院等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科研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