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半月谈评论:基层减负如何减
如今机关单位的负担并不轻,人员少、任务重、事情杂是当前的真实写照。如何给基层工作人员减负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减负不仅是能让基层干部能干的久,也能扎的下根。如何减负?
清理“文山会海”,应严控文件数量,提升文件质量;开会要少而短,务求实效,避免低效空耗。避免形式主义,重在抓实效,纠正“跟风值班”“攀比加班”等形式主义倾向,让基层干部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真抓实干中。
实践中,一些部门过度依赖考核,且考核事项众多,指标层层嵌套,既缺乏科学性,又增添了不必要的复杂度,失去了该有的评价和引导功能。要破解这一困局,必须从根本上优化考核体系,摒弃“烦琐哲学”,让考核真正为提升工作质量服务。
正如人民网所提及的,减负举措是否落在实处、是否精准减到了基层干部群众心坎里,还是要靠双脚来丈量和检验。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一线寻找问题,把减负工作的问题找准、把对策做实。基层减负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各级干部要有敢于动真碰硬、敢于攻坚克难的勇气,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建立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常为基层奔忙,持续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
减负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减负到位了,干劲儿上去了,工作有序了,基层才能发展的更加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