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事业单位考试时事政治解读:分配方式的发展
十七大要求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目的在于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表现在:一是全社会范围的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占最大比重,起主要作用;二是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劳动者总收入中,按劳分配收入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主要有按经营成果分配;按劳动、资本、技术、土地等其他生产要素分配等。实践证明,这些分配方式不仅是可行的、合理的,而且极大地鼓舞了社会各方面人群自觉劳动、创造性劳动、智慧性劳动的积极性,增加了社会和国家财富,提高了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质上肯定了劳动、管理、资本、技术、土地等不同要素在创造社会财富过程中都发挥了作用,所以都应该按各自的贡献参与收益分配。
由于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40多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改革开放的40多年,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十九大将"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列入治国方略。要求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二十大强调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要求完善分差距。
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二十大党章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纳入了"基本经济制度"的范畴,这是一个重大的发展。